吉林省民政厅

吉林省民政厅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栏 > 民政会专题 > 经验交流
推动社区拥军服务 努力开创基层拥军发展新局面
时间:2016-01-21 15:58:00
来源:
字体显示:
  

  长春市社会化拥军工作起步早、基础好。2012年,锦程街道作为全国重大基层拥军典型推向全国。几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紧贴发展形势,积极主动作为,突出精准服务,强化制度保障,努力将社区拥军服务打造成继科技拥军、文化拥军之后双拥工作新品牌。

  一、积极作为,打造社区拥军服务新平台

  针对基层拥军氛围不浓、形式单一等情况,着力打造社区拥军服务新平台。一是将社区拥军作为深化新时期军民鱼水情的新阵地。充分利用社区劳动保障、卫生服务、居家养老等服务资源,发挥驻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服务作用,从就业、养老、医疗、救助等方面,为重点优抚对象、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等拥军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以社区为平台,形成“军、政、警、民、企、学”六位一体的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工作格局。二是将社区拥军作为传承光荣拥军传统的新形式。充分利用社区与服务对象联系多、感情近的优势,结合春节、元旦和“八一”等重要节日,由社区牵头,组织走访慰问辖区内老红军、老八路、老英雄,到军人军属家中挂光荣牌、贴春联,送喜报和节日慰问品,让每名服务对象感到光荣和骄傲。三是将社区拥军作为满足服务对象多样需求的新途径。坚持将优抚对象和退役军人两个群体作为社区拥军服务工作的重点,在生活、医疗等方面提供帮助,特别是对生活困难退役军人,给予优先、优待、优惠照顾,增强了退役军人的荣誉感、自豪感。

  二、精准服务,推进社区拥军服务见实效

  开展社区拥军服务工作,最重要的是做到服务精准到位。在提升社区拥军服务实效方面,我们突出做好服务载体“四统一”、服务内容“六突出”。服务载体“四统一”,即:建立一本信息台账,将所有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登记造册、分类建档,作为服务依据;成立一个说事窗口,畅通诉求渠道,准确了解服务对象的现实困难;开通一部帮办热线,第一时间解决服务对象的多样需求;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建立社区、区、部门联动机制,保证社区无法解决的难题能够及时反映到相关部门。服务内容“六突出”,即:突出主动服务,由社区组织辖区企业等拥军力量,主动走进部队开展共建活动,全市所有社区都与驻军连以上单位结成了共建对子;突出专业服务,依托社区法律援助站、社工站等,解决服务对象的涉法维权、心理疏导等问题;突出个性服务,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子女托管、居家养老等服务;突出便利服务,利用社区生活QQ群、“一刻钟”服务网等,提供代买代购、代收代送等服务;突出政策服务,为60岁以上重点优抚对象每人每月发放200元服务券,并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范围,全市已有885人享受优待;突出上门服务,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采取定期入户与随机服务相结合方式,做到逢年过节必访、下岗失业必访、红白大事必访、生病住院必访、思想波动必访、突发事件必访、退役回乡必访等“七必访”,及时掌握服务对象的思想动态和生活近况,主动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完善机制,构建社区拥军服务保障体系

  我们注意做到社区拥军服务保障“四个一”。一是健全一套组织机构。在全市379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了拥军服务站,完善了窗口阵地、人员职责、服务流程等软硬件设施,建立了社区拥军服务领导小组,吸收驻区机关、学校、企业和志愿者等人员参加,通过多种渠道筹措专项经费,确保场所、人员、经费、制度和服务“五落实”。二是完善一套服务制度。结合社区实际,建立了宣传教育、军地联系、走访慰问、上门服务、包保帮扶、岗位责任、档案管理、信息反馈、活动登记、总结考评等10项拥军服务制度。同时,将拥军服务开展情况纳入全市幸福社区建设考核体系。三是强化一支服务队伍。注重强化社会力量的拥军服务作用。以社区慈善义工、群众志愿者等为依托,组建各类拥军服务队伍,为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成立各类拥军协会,满足退役军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通过驻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就业岗位、机关事业单位一对一包保救助等形式,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引进专业社会组织,为社区拥军开展专门服务,打造长春拥军服务新生力量。四是营造一个良好氛围。通过设立社区国防教育长廊、开通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参加航空开放日和军营开放活动等形式,提高了社区群众对国防建设的关注度。通过在《长春日报》开辟专栏,开展拥军大院社区等百名拥军典型宣传活动,带动了社区拥军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利用征兵宣传等时机,加大了对《国防法》《兵役法》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了适龄青年应征入伍的政治热情。2015年,我市完成全省近30%的征兵指标,其中大学生士兵达到了1150名。

 

 

    1.jpg 2.jpg 4.jpg 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