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民政厅

吉林省民政厅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栏 > 民政会专题 > 经验交流
加大投入 强化管理 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
时间:2016-01-21 15:46:00
来源:
字体显示:
  

  梅河口市现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141人,其中分散供养1376人、集中供养765人。现有农村福利中心14所,床位1152张。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和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先试先行机遇,积极推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健康发展。

  一、突破难点,统筹运作,努力夯实农村社会福利中心硬件建设基础

  一是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本着“资源充分利用,科学合理,满足现在,留有余地”的原则,对福利中心重新进行调整布局。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明确“区域化建院,分片式供养,整合现有资源,科学合理布局”的建设思路,对规模小、位置偏远、人员少、基础设施老化的农村社会福利中心,进行功能性定位改造,使农村社会福利中心布局更趋于合理。二是创新机制,多方筹资。克服财政实力弱与福利中心投资规模大矛盾,坚持每年将本级使用的福彩公益金70%以上用于包括农村五保供养在内的社会养老服务。2015年,我市小杨乡、红梅镇等4所硬件条件差、急需维修改造福利中心被纳入省厅支持项目。我们在省级补助基础上,采取财政投入一点、资产置换自筹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对口帮扶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80万元,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时限、统一标准和统一验收,在全省率先完成改造任务,吉林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加强协调,强化督导。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和农村社会福利中心提升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来抓。确立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多次召开协调会、现场会推进福利中心建设改造。市民政局主动协调财政、土地、交通等相关部门,发挥支持、托底作用,合力破解难题,保证了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目前,全市农村社会福利中心全部实现“四室六通”,即建有医务室、会议室、娱乐室、洗浴室;达到通路、通水、通电、通暖、通电话、通电视线路,整体建设水平大幅提高。

  二、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软件建设水平

  一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先后制定了梅河口市《农村社会福利中心服务人员行为准则、服务标准、供养人员守则》《农村社会福利中心管理规章制度》《五保供养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同时,指导各福利中心进一步将有关制度细化为管理服务细则,并上墙公示。各福利中心还普遍施行分级护理制度,建立健康档案,做到五保对象“一月一体检,一人一档案”,实现了规范管理,健康运行。二是开展活动,优化服务。每年列支30万元用于组织开展“星级福利中心创建活动”,并制定了《梅河口市星级福利中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梅河口市星级农村福利中心评定标准(暂行)》,对达到“星级”等级的农村社会福利中心给予表彰。各福利中心为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能力,变“输血”为“造血”,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工程,现已打造出小作坊酒业、木耳生产基地、蔬菜种植基地等院办经济,实现了“一院一品”,年利润达80多万元。三是健全机制,严格标准。以政府文件形式确定新的五保供养标准,所需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目前,全市集中供养标准每年480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年3600元。在抓好五保集中供养的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分散供养工作,提出分散供养一份协议、一张存折、一名监护人、一份档案的“四个一”工作标准,并适时对“四个一”标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通报,提高了分散供养对象的保障水平。

  三、创新模式,丰富载体,全力推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长效发展

  一是探索“医养结合”模式。通过公开招标,将面积5216平方米、床位300张的梅河口市失能半失能养护中心服务外包,实施“公建民营、医养结合”模式,提高了对五保对象的助养、医疗、康复能力。目前,共有8个乡镇的65名失能半失能五保对象入住。二是实现“辖区医护”模式。村委会与村级卫生室签订《医疗帮扶协议书》方式,每年为村里五保对象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乡镇卫生院与辖区福利中心签订《医疗合作协议书》,利用现有医疗、护理器械及常规药品,实施上门救治工作。三是建立“爱心助医”模式。对无人照顾的五保对象需住院治疗的,由所在村民委员会成员帮助找其亲属、朋友或选派有能力的村民代表、志愿者进行护理,村民委员会给予适当资金补助;通过临时救助、救急难爱心基金,对农村五保对象日常购药产生的费用给予兜底全额救助。四是丰富业余文化载体。注重发挥农村养老服务大院作用,优先为农村五保对象免费提供服务。目前,有1500名农村五保老人在大院内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积极协调老年协会发挥功能作用,经常性开展节目演出、老年课堂、秧歌排练等活动,丰富农村五保对象的晚年生活。开展五保老人“亲情关爱”活动,组成志愿者与老人“模拟家庭”38对。每年重阳节、春节等节日,都组织开展慰问活动,让老人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1.jpg 2.jpg 4.jpg 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