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立足示范创建新起点 开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局面

农安县民政局

  农安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主动抓住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的契机,成立工作专班,坚持统筹推动、建章立制、压实责任、高位对标、跟踪指导,不断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走向规范化、体系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新局面,取得了示范创建活动省级评价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一、高位统筹,全方位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县政府成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覆盖32个县直部门、26个乡镇(街道),并先后制定印发《农安县未成年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农安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农安县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补贴发放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设计使用具有农安特色的未成年人保护“Logo同时,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农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绩效评价内容,相关经费纳入县级政府预算,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纳入县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从2017年开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累计使用资金约180万元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信息收集、关爱服务、个案处置等工作,关爱保护精准化、专业化得到稳步推进。

  二、健全体系,全覆盖建设未成年人保护阵地

  依托县救助管理站、乡镇(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村(居)委会,设立了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6个、儿童之家391个,覆盖率100%统一制作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之家标识及相关制度板,初步形成以县未保中心为龙头、乡镇未保工作站为支撑、村级“儿童之家”为延伸的三级服务体系,并配备儿童督导员26名、儿童主任391人。每年投入资金约30万元,分批升级改造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使其具备办公、会议、活动、临时庇护等功能。依托县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协调县公安局授权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接入“平安城市”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县城区域,及时发现需要救助保护的未成年人。

  三、压实政策,全领域提高未成年人保障标准

  20223月份起,将社会散居孤儿生活费由原来每人每月11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200元;将重度残疾儿童护理补贴保障对象范围扩大到智力、精神三、四级,护理补贴由原来每人每月8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00元。通过开展“解忧暖心传党恩-走进困境儿童家庭”行动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专项排查活动,及时纠正落实相关制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彻底清理“违规保”“漏保”等问题,实现精准认定、精准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2022年,全县共有孤儿96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89人、享受重度残疾儿童护理补贴686人,累计发放资金310万元。

  四、精准施策,全流程提供未成年人关爱服务

  通过投放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公益广告,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月”,向教育培训机构、宾馆酒店、网吧、校园周边餐饮店等500余家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场所宣讲未保法,积极营造未成年人成长良好社会环境。从2020年开始,联合公安、卫健等部门开展无户籍儿童清零行动,通过帮扶引导、亲子鉴定、存疑落户等方式,累计落户55人。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所需材料非常复杂,为确保每个环节不出差错,我们派专人到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学习,协助家长填报所需材料,真正做到让家长“只跑一次”。同时筹措亲子鉴定费用7.65万元,减轻困难群众家庭负担。利用寒暑假,结合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精神文化需求,聘请退休教师,举办“益课堂”,开设文化提升班、特长班,辅导文化课同时培养兴趣爱好,累计受益儿童1500余人次。秉承“助人亦是助自己”,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助人自助,让世界更温暖”公益活动,培养中华传统美德。聘请心理讲师,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关爱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健康成长,累计受益学生近万人。精准处置个案,如:2022年有一名孤儿出现监护不当,我们第一时间了解情况,采取临时庇护,指派专业社工24小时亲情陪伴,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线上心理辅导,对其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最大化,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给予全县16.4万未成年人悉心关爱、精心保护,助力他们茁壮成长、幸福成长,打造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农安品牌”。

 
    2021072716402567410.jpg 3574.gif logo-top.png 3075.gif 1.jpg 2.jpg 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