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创新管理服务机制 加大培育扶植力度 着力推动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长春市南关区民政局

  近年来,长春市南关区以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为契机,积极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加大培育扶植力度,推动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初步探索出了社区社会组织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南关模式”。

  一、高位统筹推进,夯实发展之基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列入全区综合考评体系,建立了区委书记抓总、街乡书记挂帅、社区书记落实的“三级书记”责任体系,统筹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统筹使用各部门相关资金,统筹解决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以“五化”工作法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细。二是着力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南关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服务、从实施到评估、从人员到项目,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政策的“全方位”支持。成立专题理论研讨小组,聘请教授专家团队, 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新途径。三是注重强化资金保障。区财政全年列支专项经费200余万元,用于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同时,将区委组织部、民政、团委、残联、妇联等部门共500余万元的购买服务资金打捆整合,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承接项目。鸿城、民康、桃源等街道,还用党组织服务民生专项经费购买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为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实践。

  二、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管理之质

  一是构建分层管理体系。建立“1+13+X”三级工作网络,即区政府、13个街(乡)和所辖社区,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全周期”管理。区级层面,依托“南关区社会创新实践园”和“南关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精细化管理。街乡层面,建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发挥管理服务协调作用。社区层面,建立“枢纽型”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理匹配资源,实现“五社”深度融合发展。二是打造数字管理网络。投入100余万元打造南关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构建“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资源共享、联管联用、科学高效”的数字网络。简化政务服务办事流程,部门、街道网上协同办理,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等服务“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三是补强基层管理力量。以“三长”骨干为主体,组建“红袖标”“小蓝帽”“小区管家”等志愿服务管理队伍,以积分制为抓手充分调动辖区老党员、在职党员、志愿者等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三、多元固本强基,发挥服务之效

  一是汇聚高校智力优势。加强“政校合作”,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社会工作相关院系开展合作,组建“南关智库”,面向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系统性专业培训,累计培训1600余人次,210人取得了执业资格证书,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实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选派111名优秀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进驻社区社会组织,有效推进社区社会组织专业化进程。二是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组织“社会组织高峰论坛”,邀请国内知名基金会、辖区企业与社区社会组织进行洽谈交流,“壹基金”社区儿童服务站等一批国内优质服务项目相继落地南关。通过路演推介,动员爱心企业、“两代表一委员”等群体向社区社会组织项目配资150余万元。建立“社区慈善基金”35家,通过“筹集善款资助项目”,打通社区社会组织“造血”新路径,实现基层治理的微循环。三是鼓励创建本土品牌。通过“项目入驻”,在补充社区服务力量的同时,为46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免费提供办公和活动场所,为开展公益活动拓展了空间。“鸿益+”“蜂巢自治”“公益微创投”“红心物业联盟”等特色服务品牌已初见成效。

  四、加大扶植力度,增强壮大之能

  一是坚持开展公益创投。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吸引市、区两级100余家专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170多个接地气、符合居民需求的公益服务项目先后落地社区,项目直接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次,在极大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同时,有效带动本土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二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社区发现需求、街道整合资源、社区社会组织认领项目、社工提供专业服务”的良性工作机制。梳理《社区服务项目清单》,为社区社会组织项目化运作提供“指引手册”,确保服务更有针对性,项目效果最大化。民康街道将居家养老、非法广告清理等10余项工作交由社区社会组织负责,有效减轻了社区行政负担,让社区释放出更多精力“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三是发挥榜样示范效应。开展“社区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对热心公益的居民和社区社会组织授予荣誉称号,营造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疫情中,长春市南关区益行公益事业发展中心、长春市广益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等社会组织向全区捐赠价值300余万元的防疫物资;长春市南关区蓝天救援中心、益路公益志愿服务中心提供了3万多小时志愿服务。

  下一步,南关区将深入贯彻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创新培育和监管方式,努力开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新局面。

 
    1.jpg 2.jpg 4.jpg 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