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磐石市民政局
2021年,磐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省民政厅《社区治理先进示范创建行动方案》安排,将推行社区“六治工作法”纳入“书记一号工程”,民政、组织、宣传、政法等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加强协同联动,精心组织实施,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在全市12个城市社区一体化推进“六治工作法”实践创新。
一、坚持“党建领治”,发挥社区治理体制优势
实施城市基层党建行动计划,将党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引领社区治理的工作效能。全市建立“区域化党建联盟”15个,联盟成员单位92个,通过开展“党建联盟促服务、幸福社区大家建”活动,使辖区组织和资源有机联系起来、统筹使用起来,为社区治理赋能增效。积极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纵向组织体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全市建立网格党支部81个,在商圈楼宇小区建立网格党建服务站16个,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
二、深化“居民自治”,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
健全“三长”联动机制。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建立了一支由160名“社工岗”人员担任专职网格长,5030名社区居民担任楼栋长、单元长的专兼职网格队伍,以“小联动”推动“大治理”。实施“阳光居务”工程。全面推行社区重大事项党组织提议、“两委”商议、党员群众代表审议、公示决议“四步议事法”,提升群众参与度,保障群众知情权。深化社区协商实践。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民主协商工作的通知》,建立完善社区协商目录、议事协商委员会和民主恳谈、民主听证等制度,依托社区居民议事厅、百姓说事点等平台常态化开展协商活动,拓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三、抓实“服务善治”,增强社区治理服务效能
建强服务队伍。全市核定“社工岗”人员174名,通过选任招录全面配齐,平均薪酬达到省定标准4700元/月,并于2020年10月落实到位,职称补贴、“五险一金”等福利待遇同步落实。优化服务方式。全面实行社区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接诉即办、首问负责制度,提供业务办理指南和领办代办等服务,最大化方便群众办事。下沉服务力量。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日常工作人员保持2-3名,其他人员按照“一日两巡、月巡覆盖”要求,下沉网格收集群众诉求,并开通24小时线上服务,通过“社区预警、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
四、推进“平安法治”,筑牢社区治理和谐之基
积极构建社区警务工作新模式。选派12名公安民警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兼职,实现了警务与社区党群服务同址办公、警务责任区与社区网格边界一致,居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着力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印发《磐石市“法官进网格”工作实施方案》,选派21名优秀法官进社区、下网格,通过“百姓说事、法官说法”,有效促进矛盾纠纷“发生前”“发生时”和“诉讼前”的化解工作,一年来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常态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结合宪法宣传周、重大纪念日等开展普法教育宣传,组织民法典讲座、法律咨询和援助等服务170余次,进一步培育居民群众养成了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
五、崇尚“文化德治”,提升社区治理文明水平
规范居民文明行为。印发《关于做好社区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指导12个社区建立完善居民公约和自治章程,促进居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打造红色文化阵地。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投入专项资金打造社区红色文化走廊,通过宣传板、文化墙、图片展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全年组织党史宣讲学习、群众文艺汇演等红色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105场次。树立道德模范标杆。以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为导向,每年组织社区开展“磐石好人”、优秀居民志愿者、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弘扬公序良俗,引导崇德向善。我市居民刘世勋家庭获得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六、加强“社会共治”,推进社区治理多元参与
印发《磐石市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政策支持机制。深入开展社会组织、辖区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签订“四联四促”活动清单,与社区结成“一对一”“多对一”共建对子36个,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组建居民志愿者服务团队18个,通过引进社会力量和志愿服务团队等方式,累计开展关爱服务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活动160次,惠及居民群众2800余人,有效推进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福春副省长讲话要求,继续创新实践“六治工作法”,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