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通化县——建设幸福民政 让全县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化县以推进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始终坚持每年将70%以上的新增财力用于民生保障,全面发展各项民政事业,努力让全县人民过上殷实幸福、自信快乐的美好生活。社会救助水平实现新提升,实现了应助即助。养老服务体系呈现新局面。先后获得“全国老年法律维权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第二届敬老文明号”等荣誉称号。投入资金5120万元,建设了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老年康复养护中心和东安朝鲜族养老服务中心。成功打造县级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取得新突破。深化殡葬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惠民政策的落实,并扩大了惠民殡葬服务范围。在全省率先通过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并作经验交流。 

  这次全省民政会议让我们进一步明晰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方向,明确了建设幸福民政的目标任务。 

   

  通化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安全生产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工作培训 

  

  强化顶层设计全面提升民政工作执行能力   

  提高政治站位,将民政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发力点,及时解决民政事业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坚持有钱花在刀刃上,在财政支出、政策制定上加大对民政事业的支持力度,保证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投入只增不减。加强乡、村民政工作力量配备,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基层民政工作效能。 

   

  推进阳光救助”开放日 

  

  兜牢民生底线  稳步提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能力   

  围绕“三个聚焦”要求,全力编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安全网。坚持推进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持续提高低保标准。探索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权限下移,健全以乡镇为重点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行动,保障因病致贫群体的基本生活。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立足县域优势 加快提升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能力   

  提高养老照料水平,实施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三年整合改造提升计划。依托“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成果,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文养结合”新模式,将养老事业纳入全域旅游范畴,积极扶持开发以旅游文化、中医药、特色饮食、生态庄园为重点,集养生、旅居、“候鸟”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机构,让“银发工程”成为“朝阳产业”,不断推进通化县向“孝道之县,康养之城”方向发展。 

   

  村干部培训班 

  

  推进城乡治理不断提升基层基础治理能力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统筹推进城乡和谐发展。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切实强化城乡治理职责,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抓好乡镇政府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加强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建设,深化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实践,推进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 

   

  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补齐短板弱项  着力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服务能力   

  深化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推动婚登工作向信息化建设和人性化优质服务上发展。完善殡葬设施,投资3000万元,建设通化县殡仪服务中心二期工程,着力整治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提高殡葬服务水平。结合“寒冬送温暖”活动,健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制,全力保障孤儿弃婴、困难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衣食冷暖。 

 

 

 
    1.jpg 2.jpg 4.jpg 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