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民政厅

吉林省民政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44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吉民议字〔2020〕6号
时间:2020-08-20 15:17:00
来源:
字体显示:

  

金**: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健全党委政府领导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于2016年交由民政部门牵头负责,我省现有农村留守儿童2.5万人推动关爱保护工作落地见效,真正让每一名留守儿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是民政部门对习总书记关于对民政工作“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心”重要指示的贯彻落实。近年来,全省民政系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制度体系。2016年,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634号),在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等12个方面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努力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由于涉及部门多、工作面广,必须发挥政策合力和联动效应,省政府相应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各部门职责任务,形成了民政牵头,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局面。在资金保障方面,省财政厅明确基层可以在困难群众资金中统筹使用2%用于关爱保护工作开支,省民政厅还通过省福彩公益金每年补助支持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

  (二)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一是结合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统筹推进基层儿童工作落实,在各个乡镇、村层级指定一名从事儿童福利工作的专兼职人员,现已实现全省覆盖,并每年组织培训,提高服务能力。二是在全省51个救助管理站加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牌子,健全服务功能,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关爱服务能力,探索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散居孤儿、社会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临时照料、康复指导、特殊教育、精神慰藉、定期探访、宣传培训等工作。今年,协调省司法厅在各地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将法律援助作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重要内容。三是优化儿童福利机构区域布局,重点建设市(州)儿童福利机构,逐步撤销县级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儿童福利机构不断拓展集养、治、教、康于一体的社会服务功能。现已协调省残联将白山市和长春市儿童福利院纳入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探索向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开放。

  (三)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充实工作力量,进一步提高了基层解决儿童实际困难的能力水平。省民政厅深入基层解读政策,从农村留守儿童实际需求出发,设计精准关爱保护工作框架,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深入乡镇(街道)和农村社区,协助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在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省福彩连续三年每年列支500万元,培育10个基层社工机构,推动20个县(市、区)购买社工机构服务。仅2019年,实施儿童福利领域购买服务的20个县(市、区)召开联席会议或部门会商66次,链接社会资源筹集137.85万元,帮扶救助儿童12713人次。省民政厅还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支持,将延吉、梅河、白城纳入“灯塔惠童”三期项目,投入70万元,建设10个儿童之家,为9个县(市、区)儿童之家捐赠71台二手笔记本电脑。

  (四)聚焦关键问题和重点环节。近年来,儿童福利工作的对象从传统的孤残儿童为主,逐步扩展到农村留守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和各类陷入困境的儿童。工作内容从单一的生活救助,发展到帮助解决落户、辍学、无人监护等具体问题,进而扩展到动态管理、监护评估、入户伴读、权益维护、宣传培训、个案服务等诸多方面。2016年以来,我们会同省公安厅、省教育厅把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各类困境儿童的失学辍学、无户籍问题作为重点,组织各地深入核查情况,专门建立重点帮扶对象信息台帐,通过联席会议机制协调,先后2次通报进展情况,开展5次督查检查,推动工作落实,解决了一大批儿童的劝返复学和户口登记问题。特别是一些疑难复杂个案问题,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由于工作协作链条过长,省民政厅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解决,专门设立个案督办员,联合相关部门积极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儿童。年初至今,陆续对一例未成年人恶意弃养子女、一例婚外子女监护缺失和一例私自抱养弃婴的3例个案进行督办指导,相继会同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教育厅和省卫健委等部门落实儿童监护人、保障儿童就医就学,依法处理侵害儿童权益等问题。

  二、发挥基础教育优势,更好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

  (一)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力度一是实施“全面改薄”五年规划项目。全省新建、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318.5万平方米,建设室外运动场329万平方米;购置课桌凳62.3万套,图书1048.1万册,生活设施38.7万台(件套),教学仪器设备644.7台(件套),数字教育资源60.6GB。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教学、生活条件,提高了学生、家长、社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二是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省教育厅将其列为重点工作,积极协调发改、财政部门共同推动落实。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推动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加强农村“两类学校”建设。指导地方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不断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和管理力度,“两类学校”基本达到办学标准。四是启动 “温馨村小”创建工作。各地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办学水平逐步提升。农安县“温馨村小”做法在2019年全国控辍保学暨农村学校建设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并入选中央组织部组织编选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

  (二)统筹城乡师资配置一是完善补充机制。继续组织实施特岗计划,以特岗计划为主渠道完善乡村学校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优先满足村小、教学点的教师需求,缓解了我省农村学校师资不足、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提高了我省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每年招聘特岗教师近3000名,留任率94%以上。同时,还陆续启动实施“省属师范生公费教育项目”“硕师计划”“特岗教师免试攻读教育硕士计划”“卓越小学全科教师计划”等项目。二是推行校长教师交流。通过城乡教师交流,促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选择长春市南关区、吉林市永吉县、松原市前郭县作为改革试点,其中,长春市南关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9个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之一。截止目前,全省交流校长3000余人次、教师2万余人次。

  (三)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一是加强德育和校外教育工作。省教育厅与新华社吉林分社联合打造的时事新闻课,开阔学生的新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中宣部在简报上刊发我省经验;加强乡村少年宫建设与管理,为乡村学生开展实践体验创造条件,截至目前,累计投入2.45亿元,建设乡村少年宫771所,受益未成年人近62万人。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落实乡村教师5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政策,继续实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重点支持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实施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等,2017年以来,培训全省乡村教师8万余人次,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我省组织实施的“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获得教育部网络匿名参训教师满意度评估多项第一。三是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我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成,截止目前,已开通网络学习空间近637万个,能够基本满足广大师生教学和学习的需求;组织实施“吉林省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计划”,通过网络直播课程,切实提升乡村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四)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一是建立包保帮扶制度。各地对学习、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实施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与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街道社区共同开展“阳光助学工程”、“代理家长”等活动。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普查登记制度。各级政府统筹协调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相关信息,保证适龄留守儿童按时入学。三是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学校注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法制观念教育、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和亲情关爱,及早发现和纠正个别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四是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强化父母和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责任并提高其监护能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外出务工家长以各种方式关心留守儿童,协助学校加强留守儿童教育。五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不断完善校园警务室建设,全省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全部建成校园警务室;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中小学“一校一警”或“一警多校”警务联防体制;大力开展体验式教育,截止目前,全省共建安全体验基地8个、体验教室30余个。

  三、发挥文化的传播功能,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省文旅厅和省广电局坚持正确导向,注重保护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和人格尊严等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职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精品创作,精心制作和播出了广播剧、栏目剧、专题节目等内容丰富的文艺作品。

  (一)推进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是近几年来省里推动的重点文化惠民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夯实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省文旅厅按照“十三五”计划要求,完成文化小广场自建任务,为留守儿童提供从事文化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2019年省级文化小广场建设任务已经完成,但还有部分地区自建任务没有完成。省文旅厅已经要求各地“抓住机会、争取资金,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制定出台相应管理办法,保障农村文化小广场使用和维护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儿童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管理和创作播出。积极扩大动画和少儿节目播出量,制作播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格调积极健康、具有文化内涵的原创节目。全省有29个广播电视和频率频道开办了35档少儿广播电视节目。吉林和长春广播电视台、延边州电视台多档节目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为优秀少儿节目二等奖、优秀少儿广播栏目扶持栏目等奖项。吉林广播电视台连续2年举办少儿春节联欢晚会、六一儿童节主题晚会,与吉林省妇女联合会、吉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联合举办“微光行动”晚会,先后创制东北首部儿童版影视剧《西游记》及《中华成语故事》国学系列短剧。四平广播电视台制作动画片《多纳来了》、公益系列短剧《小鬼正能量》和多期由幼儿园小朋友演出的儿童剧,组织拍摄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劳动最光荣》,并在2020春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依托自办少儿节目《广电星工场》向全市青少年儿童发出《倡议书》,让孩子和家长把居家抗疫情况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参加活动,开创了《疫情防控宣传 英城少年在行动》专栏,评选出“抗疫小卫士”。

  (三)充分发挥广电维权作用。2019年,省广电局系统共有6家单位荣获“2018-2019年度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充分发挥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带动作用。其中,吉林资讯广播《约会班主任》聚焦儿童和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提供指导,专门开通了《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联合团省委青少年权益部服务台,定期邀请司法、心理、武学等方面的专家,为青少年讲解如何强大自身、防范欺凌、合法有效保护自己。吉林教育广播《天天家长会》深入宣传贯彻有关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开办“青少年维权岗专栏”“禁毒之声”专栏,切实为青少年家庭做好法律援助,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吉林市广播电视台组建了全媒体新闻中心各部门关注、报道青少年维权成长的主题性报道团队,以《江城新闻》、《吉广新闻》、《直播江城》、《文化江城》、《法治江城》、《江城党建》、吉林雾凇台APP和经济频率《松江潮声》为平台的创建报道合力,积极营造了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强大舆论氛围。

  (四)儿童题材节目的重点创作计划。广播电视作为陪伴少儿成长的重要媒介,肩负着引领价值、寓教于乐的重要使命。省广电局将继续秉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初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入儿童内心,挖掘有趣的故事,引起孩子兴趣,并重点关注对留守儿童先进典型的宣传,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外,给予孩子们更多的价值引领。重点创作计划有:

  1.吉林资讯广播《童声美文》将通过童文美文朗读会、课文朗读大赛带动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旅游广播《加油吧宝贝——红领巾看长春》将继续与学校紧密合作,引导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吉林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青苹果乐园》栏目将结合本地少儿节目整体现状及地域特色,提升微信公众平台优势,加强管理提高业务 开源节流努力创收。

  3.吉林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布丁剧场》拟在2020年推出线下精品活动少儿舞蹈精英赛。这将是一场覆盖吉林省10地市的专业赛事,将集合省内千余名优秀精英少年舞者,传播舞者精神,用舞蹈讲述属于少年舞者的动人故事。

  4.待疫情全部解除后,四平广播电视台计划组织《用爱发声 与爱同行》大型诗歌朗诵会,让青少年儿童通过童声童语,把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感受和见闻,把对医务工作者的敬意表达出来,释放压力,以健康乐观的心态,迎接美好未来。

                            

                              吉林省民政厅

                             2020年6月30

  (联系人:李**  电话:0431-89671169

    1.jpg 2.jpg 4.jpg 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