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民政厅

吉林省民政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民政要闻 > 地方信息
长春市绿园区林园街道做实做细社会救助工作
时间:2024-07-05 15:42:00
来源:
字体显示:

  

  长春市绿园区林园街道坚持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兜住底线,以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救助需求为目标,为困难群众提供更有温度、更有速度、更有精度的救助服务。

  聚焦群众所盼,培养“政策通”

  “大数据+铁脚板”,确保精准帮。绿园区林园街道采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充分发挥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优势,结合全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专项行动,实时摸清救助对象需求,加快绿园区实现从紧盯“在册对象”向关注“风险对象”拓展;落实绿园区《关于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动态核查机制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动态管理,实施月认证制度,防止“虚报冒领”“优亲厚友”“错保”等现象发生,确保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加强与公安、人社、医保、残联、殡葬等数据比对,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建平台+强宣传”,推行主动帮。加强街道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站建设,完善制度、充实人员,实施集中办公、AB岗轮换制,做到有人管事;全面排查辖区内非保障监测对象和特殊困难群体,将关心关爱做到群众开口之前,让困难群众平等、有尊严地获得帮助,实现“被动救助”向“主动服务”转型升级。

  “重研判+勤学习”,倡导科学帮。坚持“引导+辅导+督导”,依托低保评议会,对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人群,逐户逐人研判;开展政策培训,推动街道业务提升,把上级相关政策梳理、归纳、“打包”学习,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座谈、政策答疑;每年初开展民政领域工作人员廉政集体谈话,紧盯社会救助领域风险点,牢固树立底线思维。

  聚焦群众所需,当好“贴心人”

  代办解难题。主动发现群众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是街道社区落实绿园区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带来的变化。辖区商户沈老头包子铺在申报养老餐厅过程中,因为办理对公账户遇到障碍,民政科和社区网格长多方协调,通过党建合伙人平台找到中国银行,顺利解决小商户办理对公账户难题。在全市审计核查过程中,发现某低保户名下有营业执照信息,因在保二人均为重度残疾,无法去工商所现场核查信息,网格长和低保专干亲自到绿园区、宽城区工商所帮助核查信息,证明为他人盗用身份信息,不影响低保,用实际行动真正帮群众解决困难。

  关爱暖人心。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重拾希望是街道社区做好兜底保障工作的缩影。绿园区林园街道开展“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关爱困境儿童活动,30余名困境儿童参与其中,街道社工站人员陪同和鼓励,送上来自社会各界志愿者捐助的学习用品,让孩子们过了不一样的儿童节。2024年初以来,绿园区积极探索实践社会救助工作由物质向服务的转变,打造“温暖救助”服务品牌,创新服务类社会救助,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巡访关爱活动”,街道工作人员走进特困家庭,与特困人员及其家属亲切交谈,面对面交流,送上爱心人士所捐赠的生活物资,切实掌握特困家庭的真实需求,目前已开展3轮走访。为参加中高考的困难学生送上“金榜题名大礼包”,让特困家庭感受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在全市阀管改造工作中,街道联系长春燃气、鼎庆公司等组成“专班”,为467户鳏寡孤独、残疾及精神病人困难家庭完成上门阀管改造。

  帮扶救急难。探索以需求为导向,以小金额临时救助金为主,物资救助为补充的救助模式,通过网格常态化摸排,困难群体动态化管理,精准锚定救助对象,灵活运用各类救助形式。刘先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他顿感生活无望,意志消沉,甚至产生自残倾向,林园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其要树立生活信心,保持积极心态,帮助他租房子、推荐就业信息,经过多方筹措,五一劳动节前夕,社区工作人员将米、面等慰问品送到了他家中,网格长与其建立长期联系,时时关注动态。目前,绿园区林园街道共启动绿色通道帮扶4人,临时救助6人。

    2021072716402567410.jpg 3574.gif logo-top.png 3075.gif 1.jpg 2.jpg 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