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以来,桦甸市以惠民生、强服务、夯基础为基本思路,多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抓好全市社区养老工作。
聚焦固本强基,持续提升社区居家养老保障水平
坚持民政牵头,政府主导,多元保障,全力提升老年人群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依法推动惠老政策落地见效。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5877人,其中享受待遇人员49622人,发放率100%。按照年度既定目标,对城乡低保人员、特困人员、分散供养人员、集中供养人员四类群体落实保障标准,实现应保尽保,做到按时足额发放。
积极开展老年维权工作。举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大讲堂活动12次,参加人数5000余人次,提升维权意识。市、乡镇(街)设立老年人服务咨询台,免费提供咨询、代理诉讼等法律服务,受理维权案件54件,提供法律咨询1200余件。
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除落实就医、旅游等优待政策外,率先在吉林地区出台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不限次数、不限时间、不限路线的“三不限”免费乘坐公交车具体方案,累计办理老年人免费乘车卡2.34万张,补贴资金1454万元。推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投保床位955张,投保金额13.1万元。
加快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2021年有19家医疗机构被省卫生健康局评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其余的7家今年也已提交,现建设率已达到100%。桦甸市明桦街道永胜社区被评为2022年度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桦甸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第一届“敬老文明号”单位,桦甸市明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第三届“敬老文明号”单位。
坚持综合施策,着力构建多样化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积极组织社会、家庭、社区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全面、专业、多样、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投入16.12万元购买社工组织服务,开展居家老年人巡访关爱服务工作。以“吉林省居家老年人巡访关爱平台”为载体,精准录入独居、空巢、留守、特困、高龄、失能、重残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8类居家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建立台账。共录入居家老年人2464人,开展巡访关爱2648人次,解决困难210个。建设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10个,农村养老大院(互助幸福院)42个,各养老服务场所均具备休息、活动、阅览、医疗等服务功能,全市平均每天约有万余人次老年人接受服务。
机构养老服务方面。引导社会力量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累计投入5200余万元,打造集养老、康复、日间照料、营养配餐、便民服务等多功能民办照料中心。投入996万元对全市所有公办养老机构进行维修和改扩建,特困人员供养条件得到显著提升。全市现有养老机构26所,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1所;民办养老机构15所。床位总数2057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332张;民办养老机构725张。现有从业人员144人,收住老人975人。
老年健康服务方面。全市医疗机构老年人绿色通道实现全覆盖,2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先后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4万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并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开展国家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工作,为2675名老年人提供身心健康指导及心理关爱服务。有序推进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安宁疗护试点单位4家,安宁疗护床位42张,专职医护人员73人。
加大项目投入,全力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坚持满足多样化、精细化、专业化养老需求,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安。
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计划总投资80万元,由财政投入,在明桦街道爱华社区建设一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建成后可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就餐、助餐服务的社区食堂。目前已完成项目设计,正在办理消防等相关手续。
谋划实施生态康养服务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9420万元,包装专项债券,建设地点在红石镇白山社区平顶山小学旧址,占地面积28189.6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设置床位数300张,项目建成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健身娱乐、康复治疗等服务,同时能带动白山区域旅游发展,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目前正在进行项目设计、办理项目用地等相关手续。
开工建设康颐养老项目。计划总投资2600万元,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地点在桦甸市明桦街道阳光嘉园小区东门北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70平方米,设置养老床位180张,项目致力于为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娱乐、医疗、康复等全方位服务。目前正在办理土地手续。
此外,桦甸市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见效,在保障民生、服务发展、构建幸福上下大力气,着力提升居家老年人关爱服务质量,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强化政策支持,促进养老机构协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快推动桦甸市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