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民政厅

吉林省民政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民政要闻 > 地方信息
辽源市:疏堵结合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时间:2019-12-19 14:08:00
来源:
字体显示:

    

  辽源市幅员面积514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下辖东丰、东辽两县,龙山、西安两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30万,城区人口47万。辽源市区现有5家殡葬服务单位,分别是辽源市殡葬管理处、辽源市殡仪服务中心、辽源市龙山人文纪念园、辽源市万安人文纪念园和辽源市公益树葬纪念园,市区年均火化遗体4000具,年均停灵3000具,年均骨灰寄存2000盒,年均迁出骨灰2000盒,年销售公墓900穴。近年来,辽源市围绕树立文明生态观念,革除铺张浪费陋习,提高殡仪服务能力,积极推行树葬、海葬、草坪葬、壁葬等生态安葬方式,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政府主导,科学谋划,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据统计,辽源市每年办理骨灰迁出2000余盒,迁出骨灰大部分装棺再葬,造成大量土地、林地和木材资源浪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大量坟墓违规进入林地,给森林防火埋下了隐患,因祭奠烧纸引发的山林火灾每年都有发生。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安葬活动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辽源市强化政府在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工作中的统筹引导作用,积极探索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2015年,辽源市把建设公益树葬纪念园列入年度惠民实事工程,着力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辽源市公益树葬纪念园项目,总占地面积12.4公顷,其中人工林11.4公顷,天然林1公顷;约有树木2.4万株,其中落叶松2.2万株,柞树0.2万株,位于辽源市西安区高古村西山国有林地。项目于201511月完工,20164月投入使用并举行首届安葬,累计总投资120万元。公益树葬纪念园采取不留坟头,骨灰自然降解,建设统一纪念碑,定期集中安葬,免费安葬的办法,既满足人们传统的入土为安,处理骨灰的需求,又解决了困难群众因买不起公墓而散埋乱葬的问题,同时,统一集中的管理还有效解决了上坟烧纸对森林的危害。为了方便群众安葬与祭奠,在园区路口架设了大型交通广告指示牌,在园区内修建了一座公祭碑,铺设了进入园区的水泥路2600余延长米,用5条林间石板踏步路将园区合理划分为A6个区域,设置了白钢材质的园区示意图和6个区域指示牌。在墓园周边安装了防护网,将墓园与周边农田、林地隔离。将园区内死亡和遭盗伐的树根全部挖出,重新补植樟子松300余棵。背靠青山、绿树环绕,辽源市公益树葬墓园已初步建成公园式树葬园区。广大群众对公益树葬墓园非常认可,有些群众甚至把其作为踏青、休闲的活动场所。目前,已组织开展公益树葬20届,为400多名逝者进行了公益生态树葬。

  为培育广大群众树立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辽源市加强对群众治丧观念和治丧活动的正向引导,通过报纸、网站、微信、殡葬服务机构等媒体和平台宣传树葬、海葬、草坪葬、壁葬等绿色生态葬法,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节地生态安葬的重大意义、法规政策和实践成果,凝聚起全社会的思想认同。坚持清明节等重要节点集中宣传与日常引导相结合,殡仪服务中心、殡葬管理处、公益树葬纪念园等殡葬服务机构设立宣传板,制作宣传单,深入宣传节地生态安葬的重大意义、法规政策和实践成果。积极开展对节地生态安葬、“鲜花换烧纸”、集中撒海生态安葬、“爱心公益”环保草坪葬的宣传活动,加强对群众治丧观念和治丧活动的正向激励引导,积极培育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近年来,辽源市积极开发中低价位公墓墓穴,推出了草坪葬、壁葬等节地生态方式,现设有草坪葬式墓位79座,已安葬29座;壁葬墓位125座,已安葬12座,开发花坛葬区1000平方米。连续4年举办 “爱心公益”环保草坪葬活动,低保家庭仅需980元即可购买一个草坪葬公墓。连续5年组织开展骨灰代理撒海公益服务活动,市民如选择公益海葬,所需费用全部由市殡葬管理处解决。目前,参加海葬的已经达到100余人。在龙山人文纪念园建设了海葬纪念碑,将海葬人员名字刻在海葬纪念碑上,方便海葬家属祭祀。

  二、高位推动,分类整治,规范殡葬管理秩序

  辽源市按照“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殡葬管理工作牵头部门职能作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重视和支持,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长、副市长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两办共4次下发文件及实施方案,落实部门责任,部署工作任务,有效保障了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巩固殡葬改革工作成果,按照“治旧控新、疏堵结合”的原则,建立了社区日常监管,责任部门各负其责,包保部门分片包干的网格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工商、公安等部门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为进一步净化城区环境,对不文明烧纸祭祀行为和制作、加工、运输、销售封建迷信用品行为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辽源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总指挥的整治工作指挥部和综合协调、整治工作、执法保障、宣传报道4个工作组。市殡仪中心带头开展禁烧活动,关闭了焚烧场地,取消了花圈销售,所有花圈一律出租,循环使用,在殡仪中心禁止焚烧一切祭祀用品。殡葬管理处新建了带有除尘设备的衣物焚烧炉,集中处理逝者遗物,解决了以往露天焚烧、乱扔逝者遗物问题。在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期间,组织市直部门及单位工作人员奔赴“禁烧”一线,分区分片包保路段,对烧纸祭祀重点区域进行严防死守,对运输烧纸的车辆严加查堵,取得了明显的“禁烧”效果。

  20143月起,辽源市开展了以革除封建迷信殡葬陋俗,规范殡葬祭祀服务行为,倡导生态环保殡葬方式为目标的集中整治活动,由市民政局负责综合协调,工商、公安、国土、林业、水利等部门和各区政府共同推进。集中整治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和认可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殡葬一条街”被彻底取缔,占道经营、任意销售封建迷信殡品的现象也基本被杜绝。而且,由于党员干部带头响应殡葬改革的号召,自觉按照文明、节俭的方式办理丧事,特别是取消送行、守灵和焚烧花圈以后,简化了治丧程序,攀比、大操大办之风逐渐淡化。集中整治以来,共检查销售摊点800余个,对130余户违法经营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商户进行了处罚,严厉查处殡葬违规行为20余起,查获并收缴封建迷信用品20余车,清理整治超范围违规经营的寿衣店14家,制售大小棺木的“黑窝点4个,制止土葬136,有效规范了殡葬市场秩序。

  随着辽源市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的不断推进,文明生态的殡葬观念深入人心,殡葬陋习得到有效遏制,社会环境和市容环境得以净化,规范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1.jpg 2.jpg 4.jpg 5.jpg